在线咨询

出伏天做好这两件事 健康过秋天

文章来源:成都西部强直病研究院 在线预约

  夏末秋初湿气重,湿气阻滞在脾胃中,就易伤身。特别是中老年人,脾脏功能下降,就更容易受到水湿的侵害。此外,出伏后,天气渐凉,也是“秋燥”的开始,这样的天气里,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、皮肤干燥、干咳无痰。如何应对?

出伏天做好这两件事 健康过秋天

  做好祛湿保卫战

  “出伏贴”:祛除残余湿邪

  方法很简单,就是将茯苓贴到肚脐上。用茯苓末10克,用温水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上,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。一般12小时换1次药,连续敷4次就可以了。这样,茯苓利水渗湿的有效成分就可发挥作用。

  藿香煎水泡脚

  除此之外,也可以用藿香煎水后来泡脚,按揉小腿内侧的阴陵泉,也有很好的排湿效果。

  防“秋燥”,避免嗓子干

  医生提醒说,对付“秋燥”要多喝水,较好在白开水中加些蜂蜜;常吃些清热、生津、养阴的食物,如白萝卜、木 耳、百合、梨、芝麻等,尽量少吃油炸、烧烤类食物;起居作息相应调整,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,做到静心、安神、戒躁、息怒;在保持室内通风的基础上,可在室 内养些绿萝、吊兰、文竹等绿色植物。

  医生还表示,增加睡眠一小时,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,可以让人保持精神,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,养精蓄锐。尤其是对于老年人,随着年龄的增加, 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,会出现昼不精,夜不瞑的少寐现象。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,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,即使睡不着,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。

  医生表示,昼夜温差逐渐增大,应注意增减衣物,预防感冒、颈椎病、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作。此时节要记得通风开窗,注意保暖,不可贪凉。夜晚入睡时,一定要盖上被子、毛巾被之类的被褥抵御夜凉侵袭。

  相关链接

  出伏之后,天气是不是就真的不热了呢?

  医生解释,出伏一般与处暑节气时间相近。一般来讲,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,炎热渐消;而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,天气会越来越凉爽。出伏之后, 北方会明显感觉到凉爽,但是在南方一些地区,凉意还不是很大。而且往往在处暑尾声,人们会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也就是传说中的“秋老虎”。

  形成“秋老虎”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,但又向北抬,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,日射强烈,气温回升。
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

来院路线    预约挂号 

扫码关注我院官徽

就诊提醒

患者首次来院就诊需提前与我院预约,预约后的患者可凭预约号直接到科室取号就诊,以避免当日过来不能及时挂号。您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我院微信,直接预约挂号

成都风湿医院地址:成都市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21号(成温立交北侧500米)
注:成都风湿病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
广审文号:(青)医广(2021)第06-04-51010504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