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判断气血是否充足呢?
文章来源:成都西部强直病研究院


气血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。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和脏腑功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。气血不足属气血同病,气血亏虚则会形体失养,以神疲乏力、气短懒言、面色淡白或萎黄。

怎样判断气血是否充足呢?
怎样判断气血是否充足呢?医生表示看了一下内容就知道啦。
气血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。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和脏腑功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。中医学认为,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,以营养脏器组织,维持生命活动。充足的气血是身体健康的一个标志。如果气血不足,就会影响身体健康,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,引起早衰。
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,抗病能力差,常表现为畏寒肢冷、自汗、头晕耳鸣、精神萎靡、疲倦无力、心悸气短、发育迟缓。血虚可见面色无华萎黄、皮肤干燥、毛发枯萎、指甲干裂、视物昏花、手足麻木、失眠多梦、健忘心悸、精神恍惚。
气血不足属气血同病,气血亏虚则会形体失养,以神疲乏力、气短懒言、面色淡白或萎黄、头晕目眩、唇甲色淡、心悸失眠、舌淡脉弱等为常见证候。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气血是否充足呢?
皮肤润泽 皮肤是否有光泽、弹性和皱纹,可以看出气血是否充足。中医认为,皮肤与肺关系密切,如果皮肤白里透红,有光泽,有弹性,无皱纹,表示肺的气血充足,否则就说明身体状况不佳、气血不足。除此以外。面色也与气血有很大关系。在中医望诊中,面色苍白表示肾气不足。面色萎黄则是肝气不足。
眼睛明亮 气血是否充足与眼睛的色泽和清澈度有关。眼睛清澈明亮、神采奕奕,表示气血充足。但如果眼白的颜色混浊、发黄,说明肝脏气血不足。眼白与肺和大肠有密切关系。眼白有血丝,通常为肺部和大肠有热。如果眼睛干涩、眼皮沉重,也表示气血不足。
头发致密头发与肾密切相关,肾的精气是人体的根本,头发的生长、健康状态的维持与肾有联系,老人头发变白是肝血肾气衰落的表现。此外,如果短期内出现白发,伴有脾气不好、容易发火,多是由于肝郁血热引起。如果还伴有睡眠不足、腰膝无力、耳鸣,则是因为肾气不足。如果头发出现大量脱落,且越来越稀疏,就是气血不足的表现。如果头发油腻,则是脾肺不和,肺气太虚。
睡眠良好 气血足的人,入睡快、睡眠沉,呼吸均匀,一觉睡到天亮。但有的人常常出现入睡困难,或者易惊、易醒等症状,则是气血亏虚的表现。
运动状态 运动时容易出现胸闷、气短等症状,或者运动后感到非常疲劳。难以恢复轻松的状态,则表明气血不足。
穴位按摩时如何取穴
穴位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,也是家庭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。人体有361个经穴,另有众多的经外奇穴。要想选好腧穴,首先应了解穴位的特性及其主治功能。只有依据经络、腧穴理论,结合临床具体实践,才能合理选取适当的穴位。为正确按摩打下基础。
穴位的选择,是以阴阳、脏腑、经络和气血等学说为依据的,其基本原则是“循经取穴”,这是根据“经脉所通,主治所及”的原理而来的。因此,在“循经取穴”的指导下,取穴原则可包括近部取穴、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。
近部取穴 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处选取腧穴,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为依据的,其应用非常广泛,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应较为明显和局限的病证,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则选取腧穴,予以治疗。
远部取穴 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腧穴,它是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的。这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,体现了针灸辨证论治的思想。远部取穴运用非常广泛,多选择肘膝以下的穴位治疗,在具体应用时,既可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穴位,也可取与病变脏腑经脉相表里的经脉上的穴位,或名称相同经脉上的穴位治疗。如,咳嗽、咳血为肺系病症。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穴位:胃脘疼痛属胃的病症,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穴位。
随症取穴 也叫对症取穴或辨证取穴,是指针对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而选取穴位。这一取穴原则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。因在临床上有许多病症,如发热、失眠、多梦、自汗、盗汗、虚脱、抽风、昏迷等全身性疾病,往往难以辨位。不适合用上述取穴方法,此时就必须根据病症的性质,进行辨证分析,将病症归属于某一脏腑和经脉,再按照随症取穴的原则,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。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